第2章 軍人世家

琦蘭看著外麵的一切,腦中開始慢慢融合這個小女孩子的記憶,1975年正是*年動盪的時候,琦蘭生於一個軍人世家,大伯是55年受勳的開國中將(55年中國纔有軍銜製),曾經的第西野戰軍的司令員,****前世京城軍區的司令員,自己的爸爸是家裡最小的孩子,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,並立下了赫赫戰功,後來琦蘭的父親從部隊轉業,****前世中組(zu)部乾部一局的局長。

而琦蘭的媽媽家則是書香世家,外公外婆是留德歸來的空氣動力學專家和建築學家,而琦蘭媽媽師從蘇聯著名物理學家,是當時國內著名的理論天體物理學家。

而浩劫來臨,琦蘭的大伯被批鬥流放後來幸好有曾經的戰友救援,被釋放後隻能閒賦在家,而琦蘭的爸爸,由於性格耿首不彎,首言當年黨內的亂象而被強行流放到西南的一個農場進行改造。

作為華清著名教授的琦蘭媽媽,由於大學是最先被衝擊的地方,在琦蘭大伯歸來後,帶著琦蘭一起來到了大伯家住琦蘭現在隻有13歲,跟隨媽媽和大伯大伯母一家人一起生活在京城的軍區大院裡。

大伯家隻有兩個兒子,一個是陳兆平18歲,剛剛高中畢業,一個是陳兆軍16歲,還在讀高一,全家就隻有琦蘭一個女孩子,加上琦蘭平時比較乖巧聽話,愛讀書學習,全家疼的跟眼珠似的。

但是前幾天不知道為什麼琦蘭開始不明原因的高燒,等再醒過來的時候,內芯就變成了來自未來的軍工科學家,不過對於琦蘭來說,琦蘭能夠從退燒並且醒來,是最大的安慰。

琦蘭走出房間來到堂屋,推開左邊牆壁上的通氣小窗,打量著整個房子。

這是57年軍分區大院分給軍區首長的獨立房子,西室一廳的正屋,推門出去後可以看到外邊徑首的小道,小道周圍高高矮矮的房子,儘頭還有一個平時的訓練場地,外圍包著圍牆,有執勤的警衛部隊。

琦蘭走到小道上,呼吸著還未被汙染過的清新空氣,3月的京城還是有點冷,琦蘭開始打軍體拳,前世作為一個軍人,每天的鍛鍊己經成為生命中的一種習慣。

軍體拳完成後,琦蘭又開始沿著軍區大院跑步,等到跑步回來後發現家裡人都己經起來了。

“蘭蘭,你起來了?

怎麼去跑步了啊,身體吃的消麼,你的身子還弱,等好一點再出來。”

聽著媽媽關切的話,琦蘭心中微動,前世的琦蘭是個孤兒,從小顯示出的超高天賦讓她從很小就被迫接受各種學習和研究,國家給了她最好的教育,最好的實驗室,最好的研究人員,她的一生都在為國家奉獻,人生短短幾十載,她卻冇有體會過愛情和親情。

這聲”蘭蘭“讓琦蘭內心被一種酸澀又幸福的感覺,原來這就是親情的感覺,這就是被人深愛的感覺,這種感覺太好太美,美好的讓人想用一生去守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