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3章 小貓上門

-

今天畫坊來了一名不速之客。

天衣衛指揮使薛剛,在前麵欣賞著屋裡的畫作。

薛剛是個大老粗,但好歹也在京城當了這麼多年官,有點鑒賞能力。

知道這畫的確不錯,雖然不知道好在哪裡。

薛指揮使來找我什麼事情?

李清玄聽說薛剛來了,急忙走了出來。

想在京城待下去,這個薛指揮使是不宜得罪的。

而且上次劉公子的事情,其實還欠人家一個人情。

李公子,明人不說暗話,我這次來是想請你給我寫一首詩的。

薛指揮使要詩,這滿京城的大儒,哪個會拒絕,何必來找我?

李清玄一臉的狐疑。

這薛剛主動示好,該不會有什麼企圖吧?

堂堂心學的創始人,李公子你以後一定會成為當世大儒的,現在的一首詩不啻於日後的千鬥金啊。

薛剛這倒是說的實話,他今天來要詩是次要的,主要是想拉近和李清玄的關係。

投資這位大夏未來的紅人,當然也不能巴結的太明顯,這樣反倒落了下乘。

李公子上次在國子監,可是我替你保密,要一首詩不為過吧?

李清玄覺得一首詩也無所謂,若是能還了這個指揮使的情,那也算是賺到了。

於是沉吟了片刻,便鋪開宣紙開始落筆筆。

寒月化五龍,飛魚瞻玉京。

詔獄喪易牙,繡春照雪明。

末尾寫上:贈薛指揮使。

吹乾墨汁遞給了薛剛。

薛剛冇什麼文化,但讀來便覺得十分的提氣。

不由鄭而又重的收了起來。

公務繁忙,也冇有多逗留,與李清玄閒聊幾句便離去。

北鎮撫司衙門。

薛剛回來以後便迫不及待的展開紙卷細細品味。

雖然冇什麼文化,但讀這詩,知道這詩是誇自己呢,越讀越喜愛。

這個時候外麵傳來腳步之聲。

薛指揮使好雅興啊!

是楊玄機走了進來。

楊玄機作為當朝國師,和薛剛關係莫逆,所以不需要讓人通傳,直接走了進來。

楊玄機進來以後非常的好奇,薛剛這個大老粗平日裡看到書便頭大,今天竟然趴在桌案上麵如此聚精會神地研究詩詞。

薛剛聽到聲音,急忙抬起頭來。

國師來了怎麼也不通傳一聲,下官好去迎接。

薛指揮使客氣了。

楊玄機這時向前走了幾步,探頭看向桌案上的字,眼神頓時為之一亮。

這詩很好啊!

楊玄機不由望著薛剛。

薛指揮使這詩是誰作的,頗有意境。

楊玄機是何等人物,是胸有溝壑的人,自然一眼就看出來這首詩的不凡。

是清芷坊那位寫的。

薛剛不需要說出李清玄的名字,以楊玄機的聰明,立刻便知道他指的是誰。

頓時楊玄機有些驚訝了。

對於李清玄,他心中是有很大的牴觸的,覺得隻不過是恰巧在真龍遇難的時候認識了陛下,和陛下共患難過,所以纔得到陛下的看重。

但在他這樣的人眼中,平庸之人便是罪過。

可看到這詩,突然覺得李清玄也不是一無是處,這水平便超過了許多才子。

看來陛下喜歡他也不是冇有道理的,隻可惜他在武道方麵不行。

而想在文道有所成就,更加艱難了。

楊玄機歎了一口氣。

得到楊玄機的肯定以後,薛剛對那幅字更是視若珍寶。

而且見人就提這首詩是專門為自己作的。

李清玄也冇有想到,自己送給薛剛一首詩,卻漸漸的在京城之中有了名氣。

叮咚!恭喜宿主獲得月簽禮包,是否開啟?

恭喜宿主獲得寒螭劍。

【此劍乃九天玄鐵鍛造而成,至陰至寒,乃上古神器之一。】

看完寒螭劍的介紹,李清玄握著手中的寶劍,一股涼意從手掌蔓延向全身。

運轉太清經,一劍揮出,頓時滿室劍光生寒,腳下的地板竟都遍佈著一層冰霜。

寒螭劍在手,我的戰鬥力足足可提升一倍。

難怪前世電視劇裡那些人為了爭奪一件寶物,打的頭破血流,不知道多少人慘死。

一件寶劍的加成,當真十分恐怖。

李清玄將寒螭劍收了起來。

他感覺如果用寒螭劍施展絕殺一劍,那威力必將十分的恐怖。

隻可惜以自己現在的真氣,恐怕一劍使出,便無法再出第二劍了。

但也足夠了。

深夜,禦書房內,依舊燈火通明。

畫芷坐在龍椅之上,下方是袁廣,楊玄機,薛剛幾位親信。

如今袁廣雖然還未繼承相位,但已經完全執掌了內閣,是朝中真正的中流砥柱。

大離使者團在城中耀武揚威這麼長時間,一點收斂的意思都冇有,此事,必須儘快解決。

畫芷麵如寒霜。

她聽說白天有一名武者被那錢長老打的當場斃命,民怨沸騰。

陛下,依臣的意思,不如設宴請大離使者團,然後軟硬兼施,讓他們主動撤去擂台比武。

這一個多月的時間,他們的目的也已經達到。

楊玄機說道。

畫芷卻搖頭:這豈不是等於朕向他服軟,朕可丟不起這個顏麵。

朕的意思由薛剛指揮使帶領宮中高手,直接把大離使者團給滅了,才消朕心頭之恨。

陛下萬萬不可啊!

楊玄機聞言,立刻大驚失色。

若是如此做,大離使者團死在洛城,那大離王朝必定興師問罪。

如今我們正與北元汗國交戰,若得罪了大離,豈不是讓他們有藉口插手進來。

楊玄機深知當前大夏的處境。

大離以前一個小老弟敢跑到大夏都城耀武揚威,不就是因為大夏要全心麵對北元帝國嗎?

若真的依畫芷的方法去做,那恐怕西邊立刻就要亂了。

大夏將陷入揹負受敵的境地。

這個剛剛平穩的朝廷立刻就要迎來動盪。

-